钨合金的制备工艺是怎样的?

钨合金的制备工艺是怎样的?

 

钨合金的制备工艺概述

钨及钨合金的制备几乎完全依赖粉末冶金路线——从原料(APT/WO₃→W粉)制备、粉体调配、成型(压制或注浆)、致密化(烧结、液相烧结、浸渗、热等静压、放电/场辅助烧结等),到后续热处理与机加工。理由在于:钨熔点极高,直接铸锭或熔炼加工成本极高且易产生缺陷;粉末冶金能够在较低温度下通过扩散与液相润湿实现高致密体,并可精确控制微观组织与成分分布,从而获得设计的性能组合。

本文按照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工艺时间,依照“原料与粉体 → 成型 → 致密化技术 → 先进(场辅助/增材)工艺 → 后处理与连接 → 质量控制与失效治理 → 环保与安全”体系逐一展开详细解释和说明。

  1. 原料与粉体制备(Fundamental powders

 

1.1 原料来源与中间体

 

仲钨酸铵(APT, Ammonium Paratungstate 氧化钨(WO 钨粉(W:这是工业上最常见的路线。APT 溶解、沉淀、煅烧得到高纯 WO₃,随后通过氢气还原(H₂ 还原)或碳热还原制得金属钨粉。

 

碳化钨粉(WC

由气相或固相合成,常用作硬质合金的主要硬相。

 

合金元素粉

Ni、Fe、Cu、Co、Re、Ta 等按配方制备并经筛分、表面处理以保证润湿性和混煮均匀性。

1.2 钨粉/碳化钨粉的粉末细度与形貌

 

钨粉粒径(粒度)(D50)(D50 particle size of tungsten powder

钨合金粉末常用 0.5–5 μm;硬质合金用 WC 粒度可在 0.2–3 μm 范围;更细的粉末(纳米或亚微米)能促成高致密、高强度但增加烧结难度与团聚倾向。

 

钨粉粒径(D50) 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粒度指标,它表示:在特定批次的钨粉样品中,粒径小于等于这个值的颗粒数量占所有颗粒总数的50%。简言之,D50就是这批钨粉的“中位粒径”或“平均粒径”。它把整批粉末从大到小排序,正好处在中间位置的那个颗粒的粒径就是D50。

 

钨粉形貌(Tungsten powder morphology

球形或近球形粉末流动性好,有利于压制成型与均匀致密;非球形粉末比表面积大、易团聚但可提高烧结驱动力。

 

钨粉比表面积(Tungsten powder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

SSA 越大,烧结活性越高,但氧/水/碳污染风险也高。

1.3 表面与化学纯度控制

 

表面氧化、吸附水、残留氯或有机物都会显著影响烧结与力学性能。粉末制备后通常配合真空/氢气脱氧、惰性气体干燥、表面包覆(如 Ni 包覆)或使用分散剂与界面活化剂处理,以改善润湿与致密化行为。

 

掺杂与助剂

为利于液相烧结及润湿,常加少量 Ni、Cu、Co;而控制 C、O、N 含量在 ppm 级非常关键(高 O/C 会降低韧性)。

 

1.4 粉末预处理与机械合金化(MA

 

机械合金化(高能球磨)

通过球磨将不同金属粉末机械合金化,获得细化混合、更高界面能和增强的固溶/亚稳组织;常用的球料比(BPR)范围 5:1–20:1,球磨时间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视目标组织而定。

 

过程控制剂(PCA

用于抑制粉末冷焊与团聚(如石蜡、酒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球磨后需要彻底脱去有机物。

  1. 成型(Green body formation

 

2.1 干压/等静压(Uniaxial /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单向模压(用于大批量标准件)和冷等静压(CIP(用于复杂形状、均匀密度)是最常见的成型方法。

目标:获得均匀、足够强度的绿坯(未烧结体),以承受搬运和后续烧结。

关键控制:模具填充均匀、压实压力与脱模工艺、脱气控制(防止烧结期间残气影响致密化)。

 

2.2 注浆 / 正模浇铸(Slurry casting / Slip casting

对于复杂形状或需控制孔隙结构的工件,先制备含粘结剂的浆料,通过注浆或注模制得湿坯,之后脱水烘干得到绿体。该法常用于硬质合金与精密复杂零件。

 

2.3 冲压与挤压成形

对某些 W-Cu 或 WHA 体系,可进行热等静压(HIP)前的冷/热挤压以提高密度和纤维状组织;高温挤压能改善织构、提高导热/导电各向同性。

 

2.4 粉末注射成型(PIM

粉末注射成型结合注塑优点,适合小型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关键是在脱脂与烧结过程中控制收缩与变形。

  1. 致密化与烧结工艺(Densification & Sintering

致密化是粉末冶金的核心,影响最终的密度、显微组织与性能。对钨合金而言,致密化方式可分为固相烧结、液相烧结(LPS)/浸渗、热等静压(HIP)、场辅助烧结(SPS/FAST)等。

 

3.1 固相烧结(Solid-state sintering

 

机理:扩散控制(表面-颈长大、孔隙收缩、晶界迁移)。

适用:纯钨粉或难以形成液相体系。

缺点:需要很高温(接近熔点的一大部分),致密化速度慢且易长晶。

 

3.2 液相烧结(Liquid Phase SinteringLPS

 

工作机理

在某一温度区间,低熔点粘结相(典型为 Ni、Cu)形成液相,该液相润湿固相钨颗粒,促使颗粒重新排列、溶解-再沉淀和快速致密化。LPS 过程通常分为:颗粒重排阶段 → 溶解-再沉淀致密化阶段 → 晶粒长大与均匀化阶段。

 

WHA 应用

W-Ni-Fe / W-Ni-Cu 体系典型采用液相烧结。

 

典型参数(示意)

烧结温度通常 1400–1550 ℃(依体系不同),保温时间依据件厚度和预致密度而定。

风险与控制

液相量、润湿性、脱气、烧结速率都需精确控制以避免残余孔隙与团聚、或出现脆性低熔点富相。

 

3.3 浸渗(渗铜)工艺(Liquid Infiltration

 

W-Cu熔渗特殊路线

先预烧制成多孔 W 预体,再用熔融 Cu(>1085 ℃)浸渗填充孔隙(毛细作用 + 气压辅助),形成致密复合体。

 

浸渗(渗铜)工艺优点

能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实现高致密度并保持 W 骨架,提高导热性与导电性。

 

浸渗(渗铜)工艺控制要点

预体孔隙率与孔径分布、铜熔体的润湿性、浸渗温度与时间、界面反应抑制(防止形成脆性互化物)。

 

3.4 钨合金生产工艺热等静压HIP, Hot Isostatic Pressing

 

钨合金生产工艺热等静压工作原理

在高温(接近或低于烧结温度)与等向高压(惰性气体,如氩)条件下对坯体加压致密。

 

钨合金生产工艺热等静压典型参数

温度常与烧结温度相近;压力范围通常 ~100–200 MPa(视设备与材料而定);保温时间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钨合金生产工艺热等静压优点

消除残余孔隙、提高致密度与均匀性、改善力学性能与疲劳寿命。

 

钨合金生产工艺热等静压应用

高端航天、核级材料和需高致密度的 WHA、W-Re 等。

 

3.5 钨合金生产工艺放电/场辅助烧结(SPS / FAST / Field Assisted Sintering

 

钨合金生产工艺放电/场辅助烧结技术概述

利用脉冲电流直接穿过或加热样品并施加轴向压力,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致密。英文常见名: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Field Assisted Sintering Technique (FAST)。

 

钨合金生产工艺放电/场辅助烧结优点

加热速率快、致密化时间短、抑制晶粒长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接近全密度。

 

钨合金生产工艺放电/场辅助烧结典型温度/压力

因材料而异,WC-Co 通常 900–1200 ℃;W 基材料可能需要更高温(>1200 ℃);压力 20–100 MPa。

 

钨合金生产工艺放电/场辅助烧结应用价值

制备纳米晶或超细晶组织、快速试制样件、减少挥发性成分损失。

  1. 典型工艺流程示例(按合金体系)

 

4.1 钨镍铁W-Ni-Fe(高比重钨合金,WHA)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

 

APT → WO₃ → H₂ 还原 → W 粉(0.5–3 μm)

与 Ni、Fe 粉混合(或预先制备合金化粉)→ 机械混合/球磨(均匀混粉)

加入少量黏结剂 / 分散剂 → 等静压或模压成型 → 绿坯

预烧除有机物(低温气氛下)→ 液相烧结(1400–1550 ℃)→ 可选 HIP(100–200 MPa)以消除残孔

热处理(时效、固溶/退火)、机加工(车削、铣削)、表面处理(电镀/涂层)

 

4.2 钨铜W-CuW骨架 + Cu 浸渗)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

 

W 粉成型为多孔预体(模压或注浆)

预体在高温下烧结以形成连通孔结构

将预体置于熔融 Cu 中进行浸渗(或在真空/惰性气氛下用压力辅助浸渗)

冷却 → 精整(机加工、磨削)→ 表面处理

 

4.3 WC-Co(硬质合金)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

 

合成 WC 粉(或购入)与 Co 粉按牌号配比混合,并添加 VC/TaC/NbC 抑制晶粒长大

压制或注浆成型(齿轮、刀片毛坯)

真空或氢气气氛下烧结(1200–1500 ℃)→ HIP/热处理 → 精磨、涂层(PVD/CVD)

  1. 钨合金的微结构演化与性能关系(Process–Microstructure–Property

 

钨合金的致密度(porosity

孔隙是力学强度、疲劳寿命、热导率的主要杀手。目标通常是相对密度 ≥ 98–99%(高端器件接近 100%)。

 

钨合金的晶粒尺寸

细晶粒可提高屈服强度与硬度,但在硬质合金中,过细导致断裂韧性下降;WHA 中通过优化焙烧与液相含量控制晶粒长大。

 

钨合金的粘结相连通性

对于 W-Cu、W-Ag 等,粘结相的连续性直接影响电导/热导特性;粘结相的过量会降低整体密度与强度。

 

钨合金的界面洁净度

氧、碳等杂质在界面处会形成脆性相,导致性能劣化。严格的粉末与气氛控制是关键。

  1. 钨合金的后处理、连接与表面工程

 

6.1 钨合金的后处理(热处理、退火、时效)

热等静压后常需退火以释放残余应力;W-Re 等高温合金可能需长期时效以稳定碳化物分散相并改善蠕变性能。

 

6.2 钨合金的连接工艺(钎焊、扩散键合、机械连接)

钎焊:常用银基、铜基或活性钎料(含 Ti 或 Zr)来连接钨合金与铜、钢等基体;表面需做镀镍/涂层以改善润湿性。

扩散键合 / 扩散焊:在高温与压力下实现无熔化连接,适合高温服役件。

电接触:W-Cu/W-Ag 等可通过机械夹持或回流钎焊装配到开关设备中。

 

6.3 钨合金的表面处理与涂层

PVD/CVD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常做 TiN、AlTiN、CrN 等涂层以提高耐磨与抗氧化性能。

化学镀 / 电镀:钨合金表面镀镍或镀铜可改善焊接/钎焊性、耐蚀性与美观。

热喷涂 / 激光熔覆:用于修复或增强表面耐磨/耐蚀性能。

  1. 钨合金的先进/新兴制造技术

 

7.1 钨合金的增材制造(AM / 3D 打印)

钨及钨基合金的增材制造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面临挑战:

 

钨合金的激光选区熔化(SLM/LPBF

受钨高反射率、高热导率与高熔点影响,易产生裂纹、孔隙与残余应力;需要极高能量密度与优化粉床预热、扫描策略。

 

钨合金的电子束熔化(EBM

在真空下处理、能量传输效率高,对高熔点金属更友好,但设备成本高且尺度受限。

 

钨合金的粉末注射/粘结剂喷射 + 烧结/浸渗路线

通过先成形再热处理的“间接 AM”方式更成熟,可制造高复杂度零件(例如:模板、冷却通道复杂的散热结构)。

 

钨合金增材制造的关键问题:裂纹控制(热裂与冷裂)、残余应力释放、氧/氮污染、粉末回收与一致性。

 

7.2 钨合金的场辅助快速烧结(SPS/FAST

对于研发与制备超细晶组织材料非常有效,可在短时间完成致密化并抑制晶粒长大,适合小批量高性能器件与探索新合金配方。

  1. 钨合金的质量控制与表征(QC & Characterization

 

8.1 钨合金的必检项目

 

钨合金的密度(阿基米德法 / 气体比重计)

钨合金的孔隙率与连通孔(显微组织、XCT 三维断层)

钨合金的显微组织(光学显微、SEM、EBSD)

钨合金的金相分析(XRD)

钨合金的化学成分与杂质(ICP-OES / ICP-MS、LECO 分析 O/C/N/H)

钨合金的机械性能(硬度 HRA/HV、抗拉/抗弯、断裂韧性 K_IC)

钨合金的热性能(热导率、热膨胀系数)

钨合金的电学性能(电导率、接触电阻、电弧试验)

 

8.2 钨合金的失效分析

常见失效:裂纹起源(孔隙/夹杂/热裂)、剥离或界面脱粘、渗碳/氧化导致的脆化。失效分析应结合断口观察、金相、成分分析与热机械历史回溯。

 

  1. 钨合金的常见工艺缺陷与对策

++++++++++++++++++++++++++++++++++++++++++++++++++++++++++++++++++++++

钨制品客制化定制

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中钨在线在钨钼制品行业长期耕耘近30年,专业从事钨钼制品柔性定制全球服务。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加工各类规格、性能、尺寸和牌号的钨钼产品。各类钨合金产品详细资料,请访问我们的专业钨合金网站:http://www.tungsten-alloy.com

钨制品最新优惠价格

微信公众号“中钨在线”每日更新钨粉、钨酸铵等各类钨酸盐、钨制品、高比重钨合金、硬质合金、钨精矿等各类钨制品价格,同时提供业内最专业的微信群供大家交流供求信息,可以随时交流钨粉有关信息。关注“中钨在线”,加入中钨在线微信交流群体,每日钨制品价格、供求信息及时送达,实时交流。更多钨制品市场行情,产品与资料,敬请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或访问news.chinatungsten.com 获取每日更新资讯。

联系信息: sales@chinatungsten.com

电话: +86 592 5129696 / 86 592 5129595

扫码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每早免费获取实时更新的钨钼稀土制品市场价格和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