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 (九)

第三部分:硬质合金的性能优化

9章:硬质合金多功能化

硬质合金的多功能化通过调控导电性、磁性、耐磨性、耐蚀性、自润滑性和智能响应能力,满足航空航天(寿命>10⁴小时±10³小时)、电子制造(电阻率<12 μΩ·cm±0.1 μΩ·cm)和智能装备(响应时间<1 ms±0.1 ms)等领域的复杂需求。传统硬质合金以高硬度(HV 1800±30)和耐磨性(磨损率<0.06 mm³/N·m±0.01 mm³/N·m)著称,但导电性(~10 MS/m±0.1 MS/m)、磁性(饱和磁化强度<10 emu/g±0.5 emu/g)和自适应性不足,限制了其在多功能场景中的应用。优化需从微观结构(晶粒0.52 μm±0.01 μm)、成分调控(TiC 5%10%±0.1%、Ni 8%12%±0.1%)和表面工程(纹理深度110 μm±0.1 μm)入手,实现性能协同提升。

本章从1)导电性与(2)磁性调控、(3)耐磨耐蚀导电复合性能、(4)自润滑与抗粘附和(5)仿生与智能硬质合金等方面展开,探讨硬质合金的多功能化路径。导电性与磁性调控通过Co含量(10%±1%)和Ni替代优化电导率和磁性检测;耐磨耐蚀导电复合性能聚焦WCTiCNi体系(硬度>HV 1600±30,腐蚀率<0.01 mm/year±0.001 mm/year);自润滑与抗粘附引入MoS₂(5%±0.1%)和表面纹理(摩擦系数<0.2±0.01);仿生与智能硬质合金借鉴梯度结构(孔隙率5%20%±1%)和响应材料(形变率<0.1%±0.01%),展望智能应用。本章衔接第八章(Cr₃C₂涂层硬度>HV 1500±30),为第十章(绿色制造)提供基础。

9.1 硬质合金的导电性与磁性调控

硬质合金的导电性(电导率~10 MS/m±0.1 MS/m)和磁性(饱和磁化强度<10 emu/g±0.5 emu/g)直接影响其在电子触点(电阻率<12 μΩ·cm±0.1 μΩ·cm)、磁性检测(灵敏度>95%±2%)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WC的高电阻率(100 μΩ·cm±5 μΩ·cm)需通过Co或Ni黏结相(电导率>15 MS/m±0.2 MS/m)优化,而Co的铁磁性(矫顽力100 Oe±10 Oe)为无损检测提供了依据。调控需平衡导电性、磁性和力学性能(K₁c 1015 MPa·m¹/²±0.5)。

本节从硬质合金的电导率和磁性检测与质量控制两方面展开,结合电学理论(Drude模型)、磁性分析(VSM,精度±0.1 emu/g)和工程案例,探讨调控机理与应用。例如,WC10Co(Co 10%±1%)电导率达10.5 MS/m±0.1 MS/m,磁化强度8 emu/g±0.5 emu/g,满足电子触点和质量检测需求。

9.1.1 硬质合金的电导率(~10 MS/m

9.1.1.1硬质合金电导率原理与技术概述

硬质合金的电导率(目标~10 MS/m±0.1 MS/m)由黏结相Co的导电性(15 MS/m±0.2 MS/m)主导,WC的半导体特性(电阻率100 μΩ·cm±5 μΩ·cm)限制了整体性能。电导率σ遵循Drude模型:

其中,n为自由电子密度(~10²⁸ m⁻³±10²⁷ m⁻³),e为电子电量(1.6×10⁻¹⁹ C),τ为弛豫时间(10⁻¹⁴ s±10⁻¹⁵ s),m为电子质量(9.1×10⁻³¹ kg)。Co的高n值提升σ,而WC晶粒(0.52 μm±0.01 μm)增加界面散射(散射率10¹⁴ m⁻²±10¹³ m⁻²),降低导电性。优化目标是电阻率<12 μΩ·cm±0.1 μΩ·cm,满足电子触点需求。(电导率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σ) 的 Drude 模型 是一种经典理论,用于描述金属中的电荷载流子(如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行为。该模型由 Paul Drude 于 1900 年提出,假设金属中的电子作为自由粒子在晶格中随机运动,并在外加电场下产生定向漂移。)

测试采用四探针法(电流1 mA±0.01 mA,精度±0.01 μΩ·cm),试样尺寸10×10×5 mm±0.1 mm。例如,WC10Co(Co 10%±1%)电阻率11 μΩ·cm±0.1 μΩ·cm,优于WC6Co的15 μΩ·cm±0.1 μΩ·cm。导电性的提升不仅降低焦耳热(<0.1 W/cm²±0.01 W/cm²),还提高信号传输效率(>99%±1%)。本节通过机理、测试和优化展开分析。(四探针法,Four-probe method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电导率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或电阻率 (Resistivity) 的精确技术,特别适用于半导体、薄膜和导电材料的表征。该方法通过使用四个探针(通常为金属针或电极)减少接触电阻和几何因素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9.1.1.2硬质合金电导率机理分析(Mechanism Analysi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Cemented Carbides)

硬质合金 (Cemented carbides),以碳化钨 (Tungsten carbide, WC) 作为硬质相,钴 (Cobalt, Co) 或镍 (Nickel, Ni) 作为黏结相,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导电性的复合材料。其电导率的机理主要受到材料成分、微观结构和电子传输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经典理论和现代研究,对硬质合金的电导率机理进行简要分析:

1 黏结相的贡献

钴的导电主导作用:钴作为高导电相,其电阻率约为 6 μΩ·cm ± 0.1 μΩ·cm,通过形成连续网络(体积分数 10% ± 1%)主导电流传输。钴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漂移,是硬质合金电导率的主要来源。

镍的替代作用

添加镍(含量 8%-12% ± 0.1%,电阻率约 7 μΩ·cm ± 0.1 μΩ·cm)可替代钴,进一步降低电阻率至 < 11 μΩ·cm ± 0.1 μΩ·cm。镍的费米能级(约 7 eV ± 0.1 eV)与钴相近,导电性相当,但耐蚀性更优(腐蚀电流密度 icorr < 10⁻⁶ A/cm² ± 10⁻⁷ A/cm²),适合恶劣环境应用。

黏结相含量影响

黏结相比例增加(如从 6% 到 15%),电导率显著提高,因电子迁移路径增多;反之,黏结相减少则电导率下降。

2)硬质相的限制

碳化钨的低导电性

WC 具有共价键特性(WC 键能约 700 kJ/mol ± 10 kJ/mol),电子迁移率低(< 10 cm²/V·s ± 1 cm²/V·s),电阻率较高(约 100 μΩ·cm ± 5 μΩ·cm),对整体电导率贡献有限。

颗粒效应

WC 颗粒分散于黏结相中,阻碍电子自由移动,导致电导率随 WC 含量增加而下降。

3)微观结构影响

晶粒尺寸与晶界密度

晶粒尺寸约为 0.5 μm ± 0.01 μm,增加晶界密度(> 10¹⁴ m⁻² ± 10¹³ m⁻²),导致界面散射增强,使电阻率升高约 10% ± 2%。细小晶粒虽提高硬度,但对电导性不利。

黏结相分布均匀性

Co 或 Ni 分布均匀性(偏差 < 0.1% ± 0.02%)对导电性至关重要。偏析(> 0.5% ± 0.1%)会导致局部电阻率增高约 20% ± 3%,影响整体性能。

网络连续性

SEM 分析显示,WC-10%Ni 合金中 Co/Ni 网络连续性高(> 95% ± 2%),EDS 确认 Ni 分布均匀(偏差 < 0.1% ± 0.02%),显著提升导电性。

孔隙和缺陷

材料中的孔隙或微裂纹增加电子散射,降低电导率。

4)温度效应

低温下,电子-声子散射减少,电导率保持稳定。

高温(> 100°C ± 1°C)下,热振动加剧,散射增强,平均碰撞时间 τ \tau τ 降低约 10% ± 2%,导致电阻率略增(< 5% ± 1%),表现为电导率下降。

5)实验验证

四探针法

通过测量电阻率,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如 SEM 和 EDS),验证黏结相比例、晶粒尺寸和分布均匀性对电导率的影响。

典型值

WC-10%Ni 合金电阻率可优化至 < 11 μΩ·cm。

硬质合金的电导率主要由黏结相(如 Co 或 Ni)的自由电子主导,受 WC 含量、微观结构(晶粒尺寸、分布均匀性、连续网络)和温度等因素调制。优化黏结相比例、提高分布均匀性、减小缺陷和调整晶粒尺寸可有效提升电导率。Ni 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耐蚀性和导电性,为硬质合金在电火花加工、导电涂层等应用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机理分析为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阅读更多: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一)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二)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三)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四)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五)

硬质合金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六)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七)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八)

硬质合金 物化性能、工艺与应用的全面探索 (九)


钨钼制品客制化研发与生产

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及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在钨制品行业长期耕耘近30年,专业从事钨钼制品柔性定制全球服务,是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钨钼设计、研发、生产、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商。

中钨智造/中钨在线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钨产品,如APT/WO3等钨酸盐;钨粉碳化钨粉;钨丝、钨球、钨条、钨电极等钨金属制品高比重合金制品,如飞镖杆、渔坠子、车用钨曲轴配重、手机、钟表的振子、放射性医疗设备钨合金屏蔽材料等;用于电子电器的钨银、钨铜制品。硬质合金产品包括切、割、磨、削、铣、钻、刨等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喷嘴、球体、防滑钉、模具、结构零件、密封件、轴承、耐高压高温腔体、顶锤等各类标准和客制化高硬度、高强度、耐强酸碱高性能产品。钼制品包括氧化钼、钼粉、钼及合金烧结材料、钼坩锅、钼舟、TZM、TZC、钼丝、、钼加热带、钼流口、钼铜、钼钨合金、钼溅射靶材、蓝宝石单晶炉部件等。

更多硬质合金产品信息, 请访问网站: tungsten-carbide.com.cn
如对相关产品感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
邮箱: sales@chinatungsten.com
电话: 0592 5129696 / 0592 51295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