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的合金种类有哪些?
钨合金系以钨(W)为主要相(或功能相),通过与不同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形成复合相或金属基体/粘结相组合,产生不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组合。常见类别包括:高比重钨合金(W-Ni-Fe / W-Ni-Cu)、钨铜合金(W-Cu)、硬质合金(WC-Co)、钨银合金(W-Ag)及高温钨基合金(W-Re、W-Hf-C 等)。下面分项详述。
1、高比重钨合金(Tungsten Heavy Alloys,WHA,钨镍铁W-Ni-Fe ,钨镍铜 W-Ni-Cu)
高比重钨合金组成与相结构
高比重钨合金通常含 W 85–97 wt%(常见 90–97%),其余为 Ni、Fe 或 Ni、Cu 混合成分。体系在烧结温度下产生液相(由 Ni-Fe 或 Ni-Cu 构成),液相润湿并包裹钨颗粒,最终形成由连续或准连续的钨富相颗粒/骨架与金属粘结相(Ni-Fe/Cu)构成的双相组织。
高比重钨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强化机理
骨架效应
高含量 W 形成承载骨架,提供强度和密度;粘结相在晶界/颗粒间分布,提高韧性与可加工性。
高比重钨合金的固溶强化与界面粘结
Ni、Fe 在粘结相中发生固溶并对界面润湿,抑制裂纹扩展。
第二相分布
在合金化或热处理不当时可能出现脆性相(如富 Ni 的脆相),需要通过配方与烧结控制避免。
高比重钨合金的典型制备工艺
原料:超细或中等粒径 W 粉(0.5–5 μm)与 Ni、Fe/Cu 粉。
混粉均化 → 压坯(等静压或模压)→ 液相/固相同步烧结(温度通常在 1400–1550 ℃区间,视体系而定)→ 热等静压(可选)→ 热处理/机加工。
关键工艺点:流动性和润湿性控制、脱气与致密化、烧结气氛(H₂/惰性)控制。
高比重钨合金的典型物化性能
密度:16.5–19.0 g/cm³(含量越高靠近 19.0)
抗拉强度:600–1100 MPa(取决于 W 含量、烧结致密度)
延伸率:5–30%(高延展性为其显著特点)
弹性模量:≈350–400 GPa
热导率:约 70–120 W/m·K(随粘结相含量降低)
磁性:W-Ni-Fe 体系通常呈弱磁或顺磁;W-Ni-Cu 为无磁性,有利核医学/电子应用。
高比重钨合金的加工与连接
机加工:可使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切削、车削;需控制冷却与切削参数以减小表面裂纹;大件多靠粗加工后热处理精整。
焊接与钎焊:通常采用钎焊或机械连接;直接熔焊困难(W 高熔点),需使用中间层或真空钎焊。
表面处理:电镀、化学镀、喷涂或热喷涂可改善耐蚀性与表面结合性。
高比重钨合金的主要应用
军工:穿甲弹芯、动能弹材、爆炸成型穿甲件(环保替代贫铀)
航空/航天:配重块、姿态控制块、惯性块
医疗:X/γ 屏蔽块、放疗定位配重
工业:高比重配重、振动阻尼元件
高比重钨合金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超高密度 + 可加工性 + 良好机械韧性,使其能替代铅或贫铀用于环保型配重/防护。
局限:成本高、粘结相在高温下影响强度;对烧结工艺和材料均匀性要求高。
2.钨铜合金(W-Cu)
钨铜合金的组成与相关系
W-Cu 为两相不互溶体系(在室温下 W 与 Cu 几乎不互溶)。典型配比有 W70Cu30、W80Cu20、W90Cu10 等。其显微组织一般为连续或准连续的 W 骨架 + 连续/间断的 Cu 相充填,形成机械-导热复合功能。
钨铜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功能机理
热电导协同
W 骨架提供结构强度与高温稳定性,Cu 相提供优异导热和导电通道;两相互补。
工程行为
W-Cu 在高温下保持强度(由 W 支撑),在电弧或高热流密度情况下 Cu 为热散逸通路,整体具备抗电弧与散热性能。
钨铜合金的制备工艺
常用方法:粉末固相共烧后**液相铜浸润(liquid infiltration)**或共压共烧、热等静压。
浸润法:先压制多孔 W 预体,再用熔融 Cu(约 1100 ℃)浸润,形成致密复合体;也可采用机械合金化或喷雾造粒结合烧结。
工艺控制点:W 颗粒尺寸、孔隙率控制、浸润速度与界面润湿性为关键。
钨铜合金的典型物化性能
密度:约 14.5–17.5 g/cm³(随 W 含量而变)
热导率:100–180 W/m·K(高 W-Cu 配方导热率高)
电导率:可达 20–60% IACS(取决于 Cu 连通性)
机械强度:低于 WHA;但在高温稳定性好。
钨铜合金的加工与连接
加工:较难锻造成形,通常粗加工后精磨加工;可用丝锯、线切割、EDM(放电加工)等方法。
焊接:直接焊接困难,常用机械夹接或铜焊/银焊接口。
表面:抗氧化处理、镀层或涂层用于长期稳定性。
钨铜合金的主要应用
高压触点、开关触点(耐电弧烧蚀)
半导体及功率器件散热基板(高热流界面)
真空电子器件的阴极/靶材基体
电阻焊电极及热障部件。
钨铜合金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优异的导热、电导和抗电弧性能;在高功率电子/电气器件中独一无二。
局限:机械强度与抗冲击性较 WHA 低;高温下 Cu 会软化限制使用温度。
3.硬质合金(Tungsten Carbide, WC-Co)
硬质合金的成分与相结构
硬质合金的主体是碳化钨(WC)颗粒,以钴(Co)或其他过渡金属作粘结相,常见配方为 WC 70–95 wt% + Co 5–30 wt%。为控制性能,通常在 WC 中添加 TaC、NbC、VC 等第二相抑制晶粒长大与改善粘结相润湿性。
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强化机理
颗粒—粘结相复合体:WC 为硬相,Co 为韧性相,微观上是“硬质颗粒嵌入连续粘结相”的结构。
晶粒尺寸效应:WC 晶粒越细,硬度越高;但过细会降低断裂韧性(韧性—硬度权衡)。
粘结相含量效应:Co 含量越高,材料越韧(断裂韧性增加),但硬度下降。
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
常规:WC 与 Co 粉按配比混合 → 压制成型 → 氢气还原/真空烧结 → 热等静压(HIP)或热处理以致密化。
烧结温度:通常在 1300–1600 ℃ 范围(视粒度与助剂而定);控气氛以避免氧化。
硬质合金的典型物化性能
密度:13.0–15.5 g/cm³(取决于 WC/Co 比)
硬度:HRA 85–94(高硬度)或 HV 1000–2200(取决于牌号)
断裂韧性:K_IC ≈ 6–15 MPa·m^1/2(随 Co 含量与晶粒大小变化)
抗弯强度:800–2000 MPa(高档牌号可更高)
硬质合金的加工与连接
加工:因高硬度,常采用磨削、线切割、EDM;机加工通常以磨削为主。
接合:钎焊、压装或用金属基底焊接薄层粘结;直接焊接困难。
表面处理:PVD/CVD 涂层(如 TiN、AlTiN、CrN)常用于提高耐磨及低摩擦性。
硬质合金的主要应用
切削刀具(铣刀、车刀、铣刀片)
沉头、模具、挤压模、拉丝模
钻头、采矿用具、地质钻探工具。
硬质合金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极高硬度与耐磨性,寿命远超高速钢,能够承受高切削速率与重载工况。
局限:本身韧性有限,抗冲击性较差;含 Co 的硬质合金受 Co 价格与环境/健康监管影响(Co 有毒性)。
4.钨银合金(W-Ag)
钨银合金的组成与功能
W-Ag 合金通过将银(Ag)与 W 复合,旨在在高电流及高电弧负荷下兼顾强度与优良电导。Ag 的高导电性和抗氧化能力使得 W-Ag 在电接触应用中表现优异。
钨银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制备
组织形式与 W-Cu 相似:W 骨架 + Ag 相浸润或混合共烧。
制备常用液相浸润或粉末冶金共烧,烧结温度高于 Cu(因 Ag mp = 961 ℃),但工艺类似。
钨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电导与抗电弧能力优于 W-Cu;适合高电流开关触点、放电电极。
在需要良好电学稳定性且承受电弧侵蚀的场合优于纯 Cu 或纯 W。
钨银合金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优良电学性能 + 较好抗电弧寿命。
局限:成本高(Ag 贵),高温下 Ag 易迁移/弥散,需要特定封装或合金设计。
5.高温钨基合金(W-Re、W-Hf-C、W-Ta 等)
高温钨基合金的组成与目的
该类合金通过在 W 中引入稀有或难熔合金元素(Re、Ta、Hf、C 等)来改善高温强度、抗蠕变性、低温延展性或抗辐照性能。典型体系包括 W-Re(改善延展性与低温冲击韧性)、W-Hf-C(抗高温氧化与蠕变)、W-Ta(高温强度与相稳定性)。
高温钨基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机理
固溶体强化:Re 在 W 基体中形成固溶,降低脆性转变温度(DBTT),改善低温延展性。
碳化物分散:Hf-C 通过形成稳定碳化物颗粒来阻止晶粒长大与蠕变,提升高温寿命。
界面与第二相工程:通过调整第二相尺寸与分布来平衡强度与韧性。
高温钨基合金的典型应用
航天发动机内衬、火箭喷嘴材料(需耐 2000 ℃ 以上)
核聚变装置的第一壁或偏滤器材料(耐等离子体侵蚀与中子辐照)
真空炉高温元件。
高温钨基合金的制备难点
高温成形与烧结工艺复杂,常需高温真空或 HIP;材料成本高,工艺窗口窄,微裂纹与残余应力控制关键。
6.其它特殊/新兴钨基合金
纳米结构钨合金
通过机械合金化或快速固化制备的纳米晶或亚微米晶钨合金,表现出更高的强度与改善的韧性。
钨基金属玻璃/非晶合金
处于研究阶段,展示出高强度和耐腐蚀特性。
钨基复合材料(与陶瓷或碳材料)
用于极端工况下的复合结构件,旨在同时获得轻量化与高强度/耐磨性。
功能梯度材料(FGM)与增材制造件
通过粉末床或喷射熔覆实现材料成分沿厚度梯度变化,满足界面兼容或热梯度要求。
7.钨合金类型选型建议
需要极高硬度/耐磨性、刀具与模具 → 选 WC-Co(硬质合金);注意选择合适的 WC 晶粒尺寸与 Co 含量以平衡硬度与韧性。
需要高密度 + 良好机械加工性 + 环保配重 → 选 W-Ni-Fe / W-Ni-Cu(高比重钨合金)。
需要高热导/电导 + 抗电弧 → 选 W-Cu 或 W-Ag(功率电子、开关触点)。
需要耐极端高温或核聚变候选材料 → 选 W-Re、W-Hf-C 等高温钨基合金。
需要兼顾高密度与低磁性(核医学) → 考虑 W-Ni-Cu(无磁)体系。
8.钨的合金质量控制、检测与标准化
无论哪类钨合金,产品质量控制通常重点关注:
化学成分精确度(ICP/OES 分析)
相对密度与孔隙度(阿基米德法/显微计数)
显微组织与晶粒尺寸(SEM/EBSD)
硬度(HRA、HV)、断裂韧性(K_IC)、抗拉/抗弯强度(标准力学试验)
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与同心度(用于精密配重/惯性元件)
耐电弧、导热/导电性能测试(W-Cu/W-Ag 专项)
标准化方面,不同行业(军工、航空、医疗)会有各自的验收规范与认证项目,制造商需按目标行业的试验方法与合格指标提供证书(COA、材料试验报告等)。
9.环保、回收与安全事项
钨本身毒性较低
但硬质合金中常用的钴(Co)对人体与环境有毒性,回收与加工时需做好职业卫生与废料处理。
钨合金回收
钨材料(尤其高价值的 WC、W 粉)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回收工艺包括化学浸出、热冶炼与粉末再生。
法规合规
军工与某些敏感用途(武器弹芯)对钨材料贸易和技术转移有严格管控,企业需遵守出口控制与合规要求。
简言之,W-Ni-Fe / W-Ni-Cu(高比重合金)是最佳的“高密度 + 可加工”解决方案,适用于配重、防护与军工。W-Cu / W-Ag则是功能化的热/电管理材料,适合功率电子与电接触场合。而WC-Co(硬质合金)则因耐磨、抗切削的“刀具王者”,广泛支撑现代制造业。
W-Re、W-Hf-C 等高温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结构材料候选,代表钨基材料的高端发展方向。
附表:钨的合金类型对比表
钨的合金类型对比表
指标 / 类型 | W-Ni-Fe
W-Ni-Cu |
W-Cu | WC-Co
(硬质合金) |
W-Ag | W-Re
W-Hf-C |
典型密度 (g/cm³) | 16.5–19.0 | 14.5–17.5 | 13.0–15.5 | 14.5–18.0 | 18.5–19.3 |
典型硬度 | 中高 | 低–中 | 极高 | 低–中 | 高 |
抗拉/抗弯强度 | 高 | 中 | 中–高(依牌号) | 中 | 高(高温下优) |
延展性 / 韧性 | 良好 | 较低 | 较差(依 Co) | 较低 | 良好(某些配方) |
导热 / 导电 | 中 | 高 | 低 | 高 | 中 |
工艺特点 | 液相烧结、HIP | 浸渗、共烧 | 烧结、HIP、磨削 | 浸渗/共烧 | 高温烧结、HIP |
主要应用 | 配重、屏蔽、弹芯 | 触点、散热、靶材 | 刀具、模具、钻头 | 高电流触点 | 火箭喷嘴、核聚变材料 |
++++++++++++++++++++++++++++++++++++++++++++++++++++++++++++++++++++++
钨制品客制化定制
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中钨在线在钨钼制品行业长期耕耘近30年,专业从事钨钼制品柔性定制全球服务。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加工各类规格、性能、尺寸和牌号的钨钼产品。各类钨合金产品详细资料,请访问我们的专业钨合金网站:http://www.tungsten-alloy.com
钨制品最新优惠价格
微信公众号“中钨在线”每日更新钨粉、钨酸铵等各类钨酸盐、钨制品、高比重钨合金、硬质合金、钨精矿等各类钨制品价格,同时提供业内最专业的微信群供大家交流供求信息,可以随时交流钨粉有关信息。关注“中钨在线”,加入中钨在线微信交流群体,每日钨制品价格、供求信息及时送达,实时交流。更多钨制品市场行情,产品与资料,敬请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或访问news.chinatungsten.com 获取每日更新资讯。
联系信息: sales@chinatungsten.com
电话: +86 592 5129696 / 86 592 5129595
扫码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每早免费获取实时更新的钨钼稀土制品市场价格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