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铜合金的典型配方(W70/30、W80/20、W90/10)的详细热/时间曲线与装炉方案

钨铜合金的典型配方(W70/30、W80/20、W90/10)的详细热/时间曲线与装炉方案

  1. 钨铜合金的常用工艺配方通用前提

钨粉:纯度 ≥ 99.9%,建议粒径分级:5–10 µm(较细粒可改善烧结致密性)。
铜:熔点 1083°C;用高纯 Cu(99.9%)或 Cu-Ni(见配方备注)。
目标最终相对密度:≥ 98%(理想 ≥ 99%);残余孔隙率 ≤ 1–2%。
骨架目标初始致密度(预烧结后):70–82%理论密度(以便既有强度又有连通孔隙)。
浸渗炉:推荐使用可调真空炉或可通入 H2/Ar 的保护炉;需有升压能力用于压力辅助工艺。
装具材料:若高温接触铜,推荐使用石墨坩埚(表面涂隔离层)或高纯氧化铝/碳化硅衬里。对高温 >1300°C,注意坩埚碳化与化学相容性。
安全:H2 使用需有爆炸防护、泄漏检测;真空炉、快速升温须防止热冲击。

  1. 工艺配方A— W70Cu30(工业可量产、易浸渗,基线工艺)

W70Cu30 为“易渗”配比,常规真空+1150°C 即可满足大多数件。

W70Cu30钨铜合金的应用

功率散热件、中等耐弧电极、非最严苛场合电接触

原料与预处理
钨粉筛分、干燥(120°C、2 h 真空烘箱),脱脂(丙酮超声或碱洗)→真空烘干。
若粉体团聚,做 1–2 h 低能球磨(惰性气体、石油基去除)。

成形/压制
单向压制或等静压(CIP):目标绿体密度 ≈ 55–62% 理论(对应孔隙 38–45%)。
压力:单向压 200–350 MPa;等静压视机型 200–300 MPa。

预烧结(形成骨架)温度时间曲线
升温速率:5–10°C/min至400°C(脱气),保温30–60min(真空10⁻³–10⁻⁵ Pa或10⁻² Torr)。
继续升温10°C/min至1450°C,保温60–90 min(真空或5%H2/Ar,优先真空或H2)。
冷却速率:5°C/min至400°C,再自然冷却。
目标:预烧结致密度70–75%,孔隙连通且平均孔径2–8 µm。

表面处理与脱气
真空脱气300–500°C、1 h(10⁻³ Pa),或H2还原600–700°C、0.5–1 h(降低表面氧化)。

铜熔融浸渗(主过程)温度时间曲线与气氛
装炉方式:上置铜块或将铜片环绕坯体(top-feed);对中等件采用 top-feed 最易操作。
升温:10°C/min 至 600°C(脱吸附),5–10°C/min 至 1050°C(预热),再 5°C/min 至 1120°C。
在 1120–1150°C 保温 10–30 min(真空 10⁻³–10⁻⁵ Pa 或 Ar 气氛)。
若采用 H2:在 800–1000°C 用 5–10%H2/Ar 还原 30–60 min 后切换真空或保持 H2 并升至浸渗温度。
完全浸渗标志:外表开始出现轻微溢铜或称重达理论目标值(计算目标 Cu 含量填充)。
建议保温时长依据体积:小件 10–20 min;中件 20–40 min。

降温/后处理
缓慢冷却:3–5°C/min 至 500°C(减少热应力),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机械去除表面溢铜 → 机加工、热处理(若需要)→无损检测(X-ray CT/显微检查)。

质量控制项(验收标准)
相对密度 ≥ 98%(阿基米德法)
导热率/电阻率满足目标(依据供货商数据或样件测试)
SEM 检查:无明显黑心或 >50 µm 连续空洞
接触角测验(可选):sessile drop 测试 θ 在该工艺下应趋于 <90°

  1. 工艺配方B — W80Cu20钨铜合金(中高W,常见工程与触头件) 

W80Cu20钨铜合金的典型应用

高功率触头、X-ray 背衬、对浸渗均匀性和界面要求更高的零件

原料与预处理
钨粉粒径建议 3–8 µm;脱脂、干燥同上。
若目标高洁净度(真空/半导体类),禁用助剂/熔剂。

成形/压制
绿体密度 57–65%(压制 200–350 MPa),等静压优先用于复杂形状。

预烧结(骨架形成)
脱气:5–10°C/min 至 400°C,保温 30–60 min(真空 10⁻³–10⁻⁵ Pa)。
继续 10°C/min 至 1500°C,保温 60–120 min(真空或 5%H2/Ar)。
目标预烧结密度 72–80%,孔径 1–6 µm,连通率 ≥ 80%。

表面改性(建议,针对 80%W
在骨架表面做化学镀镍或电镀 Ni 厚度 0.5–3 µm(显著改善润湿角并助力浸渗)。
若不允许镀层(高洁净行业),采用更高浸渗温度 + 真空-压力交替循环。

主过程铜熔融浸渗
装炉与铜放置:推荐包覆式或环绕式放铜,以保证各向浸渗均匀。
升温曲线:5–10°C/min 至 600°C → 5°C/min 至 900°C(H2 去氧)→ 5°C/min 至 1300°C(目标浸渗温区)
浸渗温度:1250–1320°C(优选 1280–1300°C)
浸渗气氛:高真空 10⁻⁴–10⁻⁵ Pa 或 5–10% H2/Ar;若采用 Ni 涂层可在较低温度下浸渗(≈1200–1250°C)
辅助压力(推荐):真空-压力循环或恒压辅助 0.1–0.5 MPa(氮替代气或Ar加压),提升浸渗深度与均匀性
保温时间:中件 20–60 min;大件或复杂通道 45–120 min。

降温与后处理
缓冷 3–5°C/min 至 500°C → 自然冷却。
去除外溢铜 → 机加工 → SEM、CT 检查界面有无氧化物层或未渗透区域。

质量控制项
相对密度 ≥ 98.5%(理想 ≥ 99%)
X-ray CT:内部残余孔隙体积分数 ≤ 1–1.5%
界面 SEM/EDS:Ni 层/界面无连续氧化物薄层,Cu 与 W 接触良好。
电弧耐久试验:按标准循环测试(若用于触头)。

说明:W80Cu20 为中高难度浸渗,Ni 表面处理 + 压力辅助最能提高一次成功率。

  1. 工艺配方C — W90Cu10钨铜合金(超高 W,浸渗难度最大的钨铜合金) 

W90Cu10钨铜合金的常规应用

极低 CTE 匹配、重载耐高温部件、需要高耐弧边界的特种件(但成本/难度高)

原料与预处理
钨粉优选 1–5 µm(尽管细粉有利于致密化,但对孔隙控制更敏感)。
更严格脱脂、真空烘干、表面元素检测(O <30 ppm)。

成形/压制
等静压优先,绿体密度 60–68%(目标:形成细小但连通的孔隙结构)。

预烧结(严格控制晶粒长大)
脱气阶段同上。
预烧结温度:1500–1650°C(有条件可至 1700°C,但注意晶粒长大)
保温:90–180 min,目标预烧结密度 75–82%,孔隙半径控制在 0.5–3 µm。

必要的表面/界面处理
化学镀镍或电镀 Ni 层 1–5 µm(建议采用化学镀以保证均匀包覆)
或采用真空热扩散金属化(薄 Ti 或 Zr 0.1–0.5 µm)以活化表面(须小样验证)

铜熔融浸渗
装炉方式:包覆铜 + 顶部铜补给;同时预备二次浸渗方案。
升温曲线:3–8°C/min 至 600°C → 3–5°C/min 至 900°C(H2 还原)→ 3–5°C/min 至 1350–1450°C。
浸渗温度:建议 1350–1450°C(越高润湿越好,但对设备要求高)
气氛与真空:首选真空 10⁻⁵ Pa 配合 H2 预还原,或使用纯 H2 气氛并严格监控。
压力辅助(几乎必需):气压或液压 0.2–1.0 MPa(按件体积调节),或采用真空-正压交替循环(例如:抽真空 10⁻⁴ Pa × 5min → 加压 0.2 MPa × 5–10min,多循环)。
浸渗时间:建议 45–180 min,复杂/大体积件更长。

降温/后处理
分级缓冷:建议 3°C/min 至 800°C,5°C/min 至 400°C,再自然冷却。
机加工、二次热处理(800–1000°C、2 h 真空)以促进界面扩散、释放内应力。

质量控制与风险点
相对密度目标 ≥ 99%(小件可达 99.5%)
X-ray CT 无连续 >50 µm 的内空洞
界面 SEM/EDS 无氧化物夹层,Ni 层完整(若有)
电弧试验与热循环试验:符合设计寿命指标
风险:高温导致钨晶粒长大、铜-坩埚相互作用、装备耐温和气氛控制的可靠性是关键

备注:W90Cu10 的工业化成本高,生产成功率受粉体质量、炉温/气氛与压力控制影响最大。若不能保证设备能力,建议改用 SPS 或热等静压 + 弥散铜法替代传统浸渗。

  1. 三种典型钨铜合金生产工艺的通用建议:装炉、夹具与操作细节

夹具:使用石墨托架或高温抗氧化陶瓷托盘,表面可涂隔离层(BN 或石墨漆)防粘。
铜放置:若top-feed,将铜板/铜棒置于坯体上方并用小辊压紧,避免移动。对包覆法,铜粉/片包围坯体。
真空/气氛切换:建议先抽真空到 10⁻³–10⁻⁵ Pa,再通入 H2 做短时还原(若使用),随后再抽真空或维持 H2/Ar 至高温阶段。
仪表:使用热电偶监测样品附近温度(而非炉膛温度),并记录温度-时间数据以便过程追溯。
升温控制:尽量避免骤停和阶跃升温,预防因局部热梯度产生裂纹。

  1. 钨铜合金生产工艺的试验设计建议与数据采集 

每配方建议做至少3个重复样(小样 → 中样 → 工件)并记录:
质量(浸渗前后称重)→ 计算填充量/相对密度;
温度-时间曲线(炉记录器)、真空度/气氛记录、加压曲线;
CT 扫描(孔隙分布)、SEM/EDS(界面分析)、导热率(laser flash)、电阻率、硬度。
目标通过 DOE(设计实验)调整:浸渗温度、保温时间、表面处理、压力循环次数四因子试验,找最优窗口。

7.钨铜合金生产工艺的常见故障与快速处置表

问题:黑心(内部未渗透) → 原因:孔隙不连通/润湿差 → 处置:提高预烧结温度/延长保温、采用真空-压力循环、镀 Ni。
问题:表面溢铜/流挂 → 原因:孔隙过大/放铜过多 → 处置:增压密封、减少供铜量。
问题:裂纹 → 原因:冷却过快/热梯度 → 处置:降低冷却速率、分段退火;优化夹具减少约束。

 

++++++++++++++++++++++++++++++++++++++

钨电极客制化定制

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中钨在线在钨钼制品行业长期耕耘近30年,专业从事钨钼制品柔性定制全球服务。中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加工各类规格、性能、尺寸和牌号的钨钼产品。各类钨铜、钼铜合金详细资料,请访问我们的专业钨电极网站:www.tungsten-copper.com/

钨制品最新优惠价格

微信公众号“中钨在线”每日更新钨粉、钨酸铵等各类钨酸盐、钨制品、高比重钨合金、硬质合金、钨精矿等各类钨制品价格,同时提供业内最专业的微信群供大家交流供求信息,可以随时交流钨粉有关信息。关注“中钨在线”,加入中钨在线微信交流群体,每日钨制品价格、供求信息及时送达,实时交流。更多钨制品市场行情,产品与资料,敬请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或访问news.chinatungsten.com 获取每日更新资讯。

联系信息: sales@chinatungsten.com

电话: +86 592 5129696 / 86 592 5129595

扫码关注“中钨在线”微信公众号,每早免费获取实时更新的钨钼稀土制品市场价格和资讯。

0